月度归档:2022年04月

.考研国家线公布后的晚上的分析

“2月份,国家线出了,正好有位同志,问问我初试是如何复习的,记得那天宿舍里在打牌,于是晚上我花了两个小时,分析了一下自己。”
出于个人隐私的问题,我将忽略一定的细节。

2022.04.02

1.复习的时间过程

21.07-21.09.15
1.张宇基础30讲+政治徐涛强化班课程(大学思政四门)
2.背英语单词,买了本考研词汇书
算是暑假及开学处,平均每天学习最多4~6小时
21.09.15-21.10.20
1.张宇18讲+李永乐线性代数+王式安概率论(算是数学的强化课)
2.大四上其他课程任务
3.单词也背,多尝试跟着翻译看英文文章
4.徐涛政治强化课程-断断续续
5.整个10.1~10.7,在宿舍躺了七天
21.10.20-21.11.20
1.张宇18讲+李永乐线性代数+王式安概率论(算是数学的强化课)
2.专业课浏览全书+阅读专门的习题辅导书(两门课)
3.英语过单词书,每天1,2个单元
21.11.20-21.12.24(最后冲刺阶段)
1.历年数学一真题从01年做到21年
2.历年英语一真题从00年做到21年
3.专业课往年真题从2016-2021(16年后课程改革,之前习题参考意义不大)
4.政治到此,徐涛强化班视频,看完了大学政治四门课中的三门半,刷肖秀荣8套卷及四套卷(只做了选择题,大题没时间写了),后期跟着B站的UP主空卡空卡空空卡背了模板
5.正式考试是周六,我周五做完了最后一套英语真题(也是不写作文和翻译),最后看了看作文模板

2.关于我的复习的自我评价及分析

1.自我评价

1.我认为自己的开始准备时间是比较晚的,但因为考本校对口专业,所考内容也都学过,所以上手比较轻松一些,适当地缓解了准备时间较晚的问题。

2.我认为我在复习期间的效率不是很高,我在复习是,不去图书馆,也不去专门为考研同学安排的考试教室,一个人在教学楼里学习,很容易产生懈怠,继而连续几天都是去了看手机,在21年下学期初期,可以说是一周七天,只能学三天。

3.我认为在最后冲刺时间,即真正每天开始有计划地做题时,复习的效果才体现了出来。

2.分析我周围的同学(参加考研了的)

  1. 有认真准备了的同学,单独住宿去的
  2. 在学校图书馆复习专座(需每日打卡)复习的同学
  3. 那些因为一点小瑕疵,其本身能力很强,走上了考研

这三类的同学,我了解到的,比我分高的占多数和我情况大致类似,复习努力度同我相近的同学,有考的比我高的,也有比我低的。

3.关于我当时的心态

1.心态较为平和,这也是有原因的,我大三没有提前复习,但是我完成了各个课程的大作业,因而我觉得我的大学是过的充分的,我也因为所完成过的一系列大作业(周围的同学基本都是敷衍了事,能少一事是一事,这是我的个人角度,也可能是我没有看到其他同学的努力,属于坐井观天),在这种对比下,我的自信心是有的。
2.我所报考的专业,就业面也算是比较良好,所以就算考不上,担心程度也不是很大,这在很多复习压力大的时候,是一个让我宽心的地方。
3.但实际压力也有大的时候,尤其是自己几天没有好好学习时,隔了几天再坐到教室,我可以逃避地玩一天手机,然后回宿舍。

4.“关于我如果再考一次研,我会怎么办“这个问题的回答

1.从七月开始复习不晚,因为我有一定的基础。每天按计划学习是好的,但我发现我没有这个自制力,或许早些开始为妙。
2.教室里一个人学习有好处,周围没人一起学,压力小,但容易懈怠,我还是专门找个学校的复习专用教室里学习(规律化自己的学习,自制力不行就靠强制力),效果可能会好一些。
3.专业课,数学复习的工作量还是不够。
4.现在考研形势越来越内卷,我的确是需要更多的一些压力。

归根结底,坚持+高效产出,如果自制力不够,就找强制力;每天从早熬到晚,不如合理规划保持效率。

5.关于考研的几个个人建议(当时给一个同志的建议)

0. 理清取舍(这个没经历过,怎么取舍,我觉得对于咱年轻人,就是想考研,就努力去做,干就完事!),但的确有考虑取舍的同志,半途退出,结果也不错等等…
1.理清你要报考专业的知识体系
2.分析自己的学习能力,合理安排计划
3.坚持,坚持,再坚持
4.调整好心态,到了做真题时,大家知识都会了,就成了心理战
5.合理娱乐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6.当时的分析

考完后的寒假,我也反复想过考上与考不上,我的打算就是考不上找工作。那么我现在复试能不能上研呢?看成绩,照往年看,目前还是有可能的,能进复试的话,就再努力一把!

2022.02.23 21:31

考研复试结束后的早晨

去年12月份的初试
今年2月份的国家线
10余天前的学校复试线
昨日的线上复试

一段考研的旅程结束了,我坐在校园的椅子上,开始回想这个过程。

这是个多环节的过程,每一个环节的通过概率都不为1,让我时常抱怨,这是在一轮不确定的基础上继续不确定的前进。
我也时常将之类比高考,埋怨这考研事情不能学它一般,一锤子买卖。
但我现在一想,两个过程,前者于我是场长跑,而后者是个连续过弯的冲刺。
道路是一样的,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面对方式。

考研中的我,起初是不想长跑的想法,到后边是坚持不下来的身心。
我陶醉在十几分钟人生演义的视频,十几个小时统一华夏的游戏,十几周课程作业的最后提交日期,快而新,尝过了短促的快感和兴奋,我便很难再忍受长时间的坚持。理想与荣光的激励缩水了,所读过的传记书籍里所彰显的伟大精神与意志力,为仅仅几天后的小任务补充着动力。我攫取爱与生命的意义,不再是对抗长期的目标,而是为了宽慰我一件小事情的错误。

毕业后直接工作,我真的考虑过吗?
毕业后成了研究生,真的是我想的那个样子吗?

我又想起了这个故事:学长学姐劝我认真学习;我劝学弟学妹学认真学习。
道理简单,准备再准备,分析再分析,事后又是一番新的教训。

如同人们写作文时,引经据典,如,"......那是《战争与和平》中,娜塔莎再次见到病危的伯尔孔斯基时,两人涌出的热泪。....."我想以后也不用称什么人的文字深刻了,为什么深刻呢?它们直接是一个大故事的地址指示,如若它是众人皆知的故事,大家一看到它,自然就会想到这个故事,可不就文字深刻了。

我觉得生活的广度就在于经历与感受吧,所以我才在考完后,可以用这指代着各种其他事情的文字,套用这考研过程的分析与解释上,我前面描述时,所谓的"传记书籍中的精神","爱与生命的意义",则可以说是,加上表达自我的夸大语气的"深刻文字"集合。

最近游戏《(sifu)师父》里的主角人打架的开场白,随着其(经历)年龄增大,愈发地像个"谜语人",到了年老之时,出口就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,我觉得可以说是"深刻文字"的究极集合了。

我的情感在累加,所以在描述这个考研过程时,就开始了"谜语人"行为。

想通了这点,我心情舒畅了许多。凭借这这股轻快的感觉,所以我现在可以说的直白一些了。

考研啊,终于结束了,可是,后边又来了一堆事情,生活啊,你简单点行不行。这成绩还没出,得发表感慨一下,成绩出了,就没有这份心力了。

这以后,还得继续找些事情坚持做下去,小说都是英雄的光辉时刻戛然而止,这生活可不是。

可能,以后话就越来越少了,或许,该是我编制童话了。
同志,前进吧!